【质量月】“党建引领+网格赋能”——深圳地铁 15 号线打造质量管理新标杆 | ||||||
| ||||||
近日,中电建南方公司在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铲湾中站组织开展现场质量观摩活动。深圳地区多个在建项目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总监等核心管理人员齐聚现场,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研讨,学习十工区在质量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先进经验。 作为此次观摩活动的“样板现场”,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铲湾中站系统展示了质量管理成果与先进工艺工法。观摩团先后走进装配式施工展示区与车站主体结构现浇施工区域,项目总工程师重点介绍预制构件吊装拼装工艺、节点连接质量控制等创新工法,详细说明混凝土成型效果、施工缝处理、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实操要点。现场交流中,装配式建筑在提升施工效率、降低环境影响方面的显著优势,得到观摩人员一致认可。 南方公司总工程师郭平在观摩中指出,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创新融合党建引领、专家咨询、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构建起系统、务实、高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其经验具备广泛推广价值。郭平强调,“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必须通过管理机制与技术手段双重创新,推动质量管控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预控’转变。” “专家会诊+专项活动”,提升全员质量管理能力。为全面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与管理水平,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创新打造“专家会诊+专项提升”工作模式。一方面,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定期驻场,开展专项质量提升培训与工艺指导,系统讲解地铁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另一方面,专家团队深度参与重大技术方案评审与优化,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一工序一策”的针对性提升建议。此外,项目部还通过组织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质量月主题摄影大赛等多样化活动,巩固培训成效,营造 “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 的浓厚氛围,推动质量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三级管控+清单标准”,实现质量责任可溯。为压实管理责任,项目部构建“网格员-值班工程师-专职质检员” 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将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工序衔接协调与初步质量查验;值班工程师统筹技术、进度与质量管控,确保各环节高效衔接;专职质检员独立行使质量监督权,直接对项目质量总监负责,形成层层把关、责任明晰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项目部编制各工序《质量过程卡控标准》,明确人员职责权限与验收指标,全面推行“清单化检查、标准化管理”,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管控行为有依据,为工程质量筑牢制度屏障。 “技术赋能+全程可视”,构建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在工艺控制与过程监管方面,项目部积极引入移动摄像监控系统,对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实施全过程视频记录。影像资料实时上传至项目管理平台,质检人员可通过平台远程实时监控施工过程,或事后回溯核查,有效提升工序合规性与数据真实性。这一做法不仅强化对施工班组的约束力,更为后续质量查验、问题复盘、经验总结提供直观数据支撑,初步形成 “施工有记录、过程可追溯、责任可认定” 的现代化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党建引领 + 团青助力 筑牢质量 “红色基座”。深圳地铁 15 号线十工区项目坚持将党建工作与生产质量深度融合,以“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为抓手,将组织力量延伸至施工一线。在铲湾中站负三层施工期间,面对建筑垃圾堆积、积水排除难题,党员干部带领青年员工开展攻坚,不仅高效完成废料清运、分类转运与现场整理,还同步建立“发现问题-即时反馈-快速整改”闭环机制,主动排查文明施工隐患,守护工程质量。与此同时,项目部推行“党员带班值守”制度,在关键工序施工、夜间作业等重要环节设立党员责任岗,明确质量与安全双重责任,真正实现 “党组织建在项目上、作用发挥在一线”,为工程质量筑牢防线。 下一步,深圳地铁15号线十工区项目将持续探索质量管理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为轨道交通工程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