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群创推广月学习心得 | |||||
| |||||
在“群创推广月”的学习中,一线工作者带来的创新案例分享氛围格外热烈,每一项成果背后都蕴含着基层人员的实践智慧与探索精神,这份源于实际的创造力深深触动了我。 也正是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它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高端技术突破,而是紧紧围绕生产痛点、扎根实际需求的实用型创新。这一认知彻底打破了我此前对经济技术创新的片面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我深入钻研这些创新成果的兴趣。此次学习令我受益匪浅,结合对这些典型成果的学习我有了新的学习感悟。 自制压床实现高效降本 在振动筛运行过程中,激振器轴承因持续承受较大离心力,一旦损坏不仅会大幅降低振动筛筛分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设备停机。而现场缺乏轴承专用维修工具,此前只能更换整个激振器,单次更换成本高达5万元,这一问题长期影响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激振器轴承更换自制压床的出现从源头解决了这一难题,其单台制作成本仅1.7万元,还能利用车间闲置物料,同时适配多种型号激振器的轴承更换需求,大幅降低了外购专用设备与后续维护的成本。从这一成果中,我深切体会到“自制设备降本增效”的价值:它打破了“设备必外购”的固有认知,实现了全周期成本管控,为企业节省资源、保障生产稳定,充分彰显了群众性创新的实际意义。此外,考虑到蕲春项目拥有大量振动筛,且同样面临激振器维修难题,后续推广应用该自制压床,必将为项目节约可观的维修成本,进一步扩大这一创新成果的实用价值。 快速疏通装置优化流程 长九项目溜破系统重板给料机料斗侧边面板与辊轴筛封闭结构存在约100°夹角,导致当粒径0.8m以上的石料连续通过时,易在此折角处发生堵塞,每次堵料所耗疏通时间通常超过1.5小时。通过安装下料斗堵料快速疏通装置,疏通流程由“切割疏通通道、疏通、疏通通道焊接封闭”变为“打开疏通通道、疏通、关闭疏通通道”,减少了切割以及焊接的工作量,将疏通时间减少为0.5小时。 这一装置让我深刻感悟到其在“快速响应生产问题、减少停机损失”方面的重要意义:它并非依赖复杂技术,而是精准针对堵料痛点优化操作流程,用更简洁的设计实现快速疏通,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大幅缩短设备停机时间,尤其在石料连续输送的高强度生产场景中,能有效减少因堵料造成的产能损耗,为保障生产线稳定运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多级除粉装置控质降耗 低温季节加工系统无法对机制砂进行水洗,直接生产的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严重超出铁路规范标准。可以采用购买成品的选粉设备,但成本较高。另一种方案是通过购买材料,自制选粉装置,仅购买变频风机、除尘器等配套装备,既可以更好的满足剔除矿粉的要求,又可以降低成本。并通过反复试验确定最佳参数,以低成本实现石粉有效控制,展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务实作风。 多级风选仓设计等关键技术创新,体现了对细节的精准把控与技术实力,而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更彰显了创新成果的实际价值,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借鉴。 远程控制系统保障人机安全 针对长九项目封闭式料仓粉尘大、能见度低、作业环境恶劣及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通过在料仓料堆上方布设测距雷达、安装感应开关与感应条,实现了料堆高度实时监测和小车位置确认,工作人员可在值班室远程操控小车卸料,既远离了粉尘危害,又规避了高空坠落风险。其中关键技术包括实时监测和远程操控,且投入成本仅为3.6 万元,让“科技兴安”从理念落到了实处。 这种从一线痛点出发,用低成本、易操作的技术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让我了解了创新不必追求复杂,能切实解决问题、守护员工安全的,就是最好的创新。该技术的核心思路与创新方法同样适用于蕲春项目的“卸料小车自动布料系统”改进,为其提供了有效支撑。 总结而言,这四项创新成果虽领域不同、形式各异,却有着共同的内核——扎根生产一线,以务实创新破解实际难题。它们用“小投入”换来了“大效益”,不仅在降本增效、保障安全、提升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更生动诠释了“群众性创新”的真谛:创新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方寸之间的实践与思考。 此次“群创推广月” 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岗位都是创新的沃土,每一个生产痛点都是创新的起点。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感悟回归岗位,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将所学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基层智慧为项目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 |||||
| 【打印】 【关闭】 |